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

【開公司(一)—公司負責人的風險與責任】(文:戴家旭律師)

















官網連結http://www.cdlaw.com.tw/modules/news/article.php?storyid=224

案例:米奇與米妮兩人從小一起長大,是青梅竹馬的好友。成年後,米妮號稱掌握了「王○酸辣湯」機密配方,想專攻酸辣湯市場。為了成立王○股份有限公司,米妮情商米奇成為公司負責人。米妮並對米奇說:「只要你成為公司負責人,我就嫁給你!」米奇雖然差點被愛情沖昏頭,但是擔心成為王○公司負責人,必須承擔法律風險。想請問創業顧問:(一)公司負責人指的是什麼?(二)成為公司負責人有什麼民事、刑事、行政法上的法律責任?


戴律師小提醒:企業的負責人(董事)就像是一艘船的船長一樣,決定企業這艘船要往哪裡開。董事在公司得享有報酬,相對應的對於公司也有「忠實義務」,必須以企業的利益為己任。倘若董事所為,違反忠實義務,例如倘若米奇洩漏酸辣湯的機密配方給敵對公司,非但應負損害賠償責任、公司得行使歸入權,也可能成立刑法上的背信罪。企業主,不得不察。


公司負責人的概念:

按照公司法的規定,公司負責人可以分為:1、當然負責人。2、職務負責人。3、影子董事。


所謂當然負責人,在無限公司、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;在有限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。另外企業主需注意者,在股份有限公司,每位董事均為公司負責人,並非只有董事長是公司負責人,故發生法律責任時,每位董事均有責任。


另外職務負責人,是指公司之經理人清算人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起人、監察人、檢查人、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,在執行職務之範圍內,也屬於公司負責人。


影子董事,則為公司法101年修法新增的觀念,指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非董事,雖形式上並非公司負責人,但實際上控制公司財務、業務、人事等職務,對於公司具有實質上控制權,也必須負擔相關之民事、刑事、與行政責任。



【相關條文】
公司法第8條:「本法所稱公司負責人:在無限公司、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;在有限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。公司之經理人或清算人,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起人、監察人、檢查人、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,在執行職務範圍內,亦為公司負責人。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之非董事,而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之人事、財務或業務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,與本法董事同負民事、刑事及行政罰之責任。但政府為發展經濟、促進社會安定或其他增進公共利益等情形,對政府指派之董事所為之指揮,不適用之。」


公司負責人的法律責任:
1米奇倘若代表王○公司對外簽約進貨大寶濃湯一批,王○公司因此負債100萬元。倘若大寶濃湯公司向王○公司求償,米奇是否必須與王○公司同負100萬元之責任?


在法律上,公司被認為是獨立的個體,得獨立享有權利、負擔義務,所以被稱為法人。米奇雖然身為公司負責人,對外代表公司向大寶濃湯公司簽約,但權利義務歸屬於王○公司,與米奇本人無涉。


但實務上,除公司本身外,常以公司負責人為保證人或連帶保證人。倘若米奇以個人名義簽約為保證人或連帶債務人,則必須以個人財產負擔保證義務。故建議企業主在簽約成為連帶債務人前,仍須小心再小心。


2刑事責任:

刑法所規範的對象以自然人為主,倘若並非米奇自己的行為導致違反刑法法規,例如米奇侵吞公司資產(侵占罪、背信罪);或米奇濫用王○公司名義詐欺別人,否則米奇不會負刑事責任。


【相關條文】
刑法第342條:「為他人處理事務,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,或損害本人之利益,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,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前項之未遂犯罰之。」
刑法第335條: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。前項之未遂犯罰之。」


3倘王○公司欠稅額達300萬元,米奇是否會被限制出境?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行政罰?

現在我國司法實務,個人欠稅在100萬元以上、營利事業欠稅在200萬元以上;若於行政救濟程序終結之前,個人欠稅150萬元以上、營利事業欠稅300萬元以上,可以由財政部函請入出國移民署限制出境。


【相關條文】
稅捐稽徵法第24條:「納稅義務人欠繳應納稅捐者,稅捐稽徵機關得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應繳稅捐數額之財產,通知有關機關,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;其為營利事業者,並得通知主管機關,限制其減資或註銷之登記。前項欠繳應納稅捐之納稅義務人,有隱匿或移轉財產、逃避稅捐執行之跡象者,稅捐稽徵機關得聲請法院就其財產實施假扣押,並免提供擔保。但納稅義務人已提供相當財產擔保者,不在此限。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或在中華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,其已確定之應納稅捐逾法定繳納期限尚未繳納完畢,所欠繳稅款及已確定之罰鍰單計或合計,個人在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,營利事業在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者; 其在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,個人在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上,營利事業在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上,得由財政部函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限制其出境;其為營利事業者,得限制其負責人出境。但已提供相當擔保者,應解除其限制。財政部函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限制出境時,應同時以書面敘明理由並附記救濟程序通知當事人,依法送達。稅捐稽徵機關未執行第一項或第二項前段規定者,財政部不得依第三項規定函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限制出境。限制出境之期間,自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限制出境之日起,不得逾五年。納稅義務人或其負責人經限制出境後,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,財政部應函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解除其出境限制:一、限制出境已逾前項所定期間者。 二、已繳清全部欠稅及罰鍰,或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欠稅及罰鍰之相當擔保者。三、經行政救濟及處罰程序終結,確定之欠稅及罰鍰合計金額未滿第三項所定之標準者。四、欠稅之公司組織已依法解散清算,且無賸餘財產可資抵繳欠稅及罰鍰者。五、欠稅人就其所欠稅款已依破產法規定之和解或破產程序分配完結者。」

  
倘若您閱讀本文章產生任何法律問題,歡迎以下述方式與我們聯繫: